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宁波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本报记者 张正伟

  宁波临港工业发达,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超大型、高参数和高危介质、长周期运行的特种设备数量不断增加。为更有效地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为全市特种设备公共安全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宁波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着眼未来,在全市质监系统率先制定并实施《院能力提升三年发展规划(2013-2015)》,积极布局谋划覆盖全市的特种设备基层安全网络,努力提升特种设备信息管理与应急处置能力,全方位构建服务宁波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种设备公共安全技术服务平台。

  全面推进实验室建设

  压力就是动力,可在工业上,压力有时也是一种破坏力。就拿宁波的蓄能器产业来说,每个蓄能器就是一个储备了巨大能量的压力容器,如果安全性能不好,就有爆炸的可能。破坏性有多大呢?一个0.6兆帕(相当于大气压的6倍)储气罐爆炸,最远的碎片可以飞到500米外。而宁波生产的蓄能器压力在10兆帕左右,有的达到数十兆帕。

  市特检院通过蓄能器型式试验和安全性能实验室建设,为宁波企业新研制生产的蓄能器提供检验与试验,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该实验室经过国家质检总局核准,获得了CNAS证书。

  此外,市特检院还推动临港设备安全评价中心、危险化学品容器安全检测中心、宁波市特种设备培训考核中心等三大功能中心建设,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方面的公共技术服务,奠定“宁波特检”品牌的技术基础。

  市特检院充分借力国家级特检机构的资质水平,与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合作建成“中国特检院临港设备安全评价(宁波)中心”并投入运行,为宁波临港石化、港口物流等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推动提升宁波区域石化装置、港口设备的安全风险评价能力。危险化学品储运容器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通过日常业务提升中心技术能力,开展了储罐在线声发射检测、超声爬壁检测、开罐漏磁检测等在线及离线检测评价、对比工作,完全具备常压储罐的在线监测能力。特种设备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中心基础建设工作全部完成并正式投用,可承担特种设备相关的8个作业种类25个项目的培训、考试、宣传教育工作。

  精细检验服务民生

  地铁,以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成为解决时间集中、客流量大的城市交通问题的理想方式。自2014年5月宁波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开通以来,宁波正式驶入地铁时代,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也随之紧锣密鼓地开建并投入运行。

  为保障市民朋友早日在家门口坐上地铁,市特检院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专门成立轨道交通项目组,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和服务作用,全力打造轨道交通电梯检验全过程绿色通道,对东门口、火车站、机场等人流量大、影响面广的站点进行错峰加班检验。检验过程中,积极引进新技术“自动扶梯综合检测仪”,提高检验效率,确保轨道交通工程顺利推进。

  网络布局提升服务

  “真是太方便了!”在象山检验站的报检大厅,叶先生感慨地告诉笔者,“原本要跑去市区和宁海报检的,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完成,节省时间又省钱。”叶先生任职于浙江东红船业,该公司位于象山县鹤浦镇,目前拥有66台起重机械、10台场内机动车和5台压力容器。叶先生每年都要来回奔波于市区和象山,或者到宁海检验站报检,自2014年市特检院设立象山检验站后,叶先生在家门口就能完成报检,检验沟通及时便捷。

  为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市特检院自2013年开始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以服务地方特色经济产业为导向,提前谋划布局,推进特种设备基层站所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站所服务安全监察的技术支撑作用。目前基层站所建设已列入《宁波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市特检院将在鄞州、镇海、慈溪、余姚、宁海、象山和北仑7个区域设立基层检验站基础上,在杭州湾新区和奉化设立基层检验站,并在象山、北仑、杭州湾新区和奉化开展重点实验室建设。此外,市特检院还在台塑、大榭和镇海化工区分别设立检验检测服务基地,面向大客户提供就近服务,提升检验检测效率和服务质量。

  提升信息管理与应急处置能力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市特检院不断提升特种设备信息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今年,宁波市特种设备信息管理与应急处置指挥中心一期工程顺利完工。该中心在原先“一网一库四平台”的信息化基础架构上,全面整合现有信息化资源和公共救援网络,重点探索“互联网+大数据”和“96333+应急处置”的工作新模式。

  在一期项目中,该中心完成了DLP拼接大屏高分辨率专业指挥系统、基于商业智能的特种设备大数据挖掘及应用平台、特种设备地理信息GIS系统、容器制造监检远程信息化应用平台、基于银联接口的特种设备网上申报平台等一系列国内领先的特种设备信息化技术应用项目。制订“宁波市电梯故障监测自动报警”地方标准,开发电梯物联网自动监测及报警终端和软硬件一体化应急处置指挥平台,建立了覆盖全市的电梯应急救援网络。